劉慧芳:傳道不法古 師者父母心

發布者:管理員發布時間:2017-11-10浏覽次數:138

編者按:為了凸顯教學是“立校之本、立身之本、育人之本”的中心地位,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根據《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學質量獎獎勵辦法》,學校開展了2016年教學質量獎評選工作,表彰了優秀教學獎14人,其中教學傑出獎2人、教學新星獎12人。黨委宣傳部特推出教學質量獎先進典型系列報道,本期推出教學新星獎三等獎獲得者之一、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劉慧芳老師,以飨讀者。

劉慧芳:傳道不法古  師者父母心

大通社記者 舒雅葦 汪重慶 方夢芝

人物簡介:劉慧芳,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師。獲得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湖北省第四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全國高等院校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等多個獎項,2013年至今,連續四年參加“國培計劃”進行中西部項目教師培訓團隊置換脫産研究的教學和管理工作。

 立身以立學為先 立學以讀書為本

按照約定的時間,記者在學校的滬松園遇見了剛從圖書館出來的劉老師,劉老師看見我們後便微笑着向我們招手,我們在近處的石凳坐下,耳邊是清脆的鳥語,整場訪談就在這樣一個十分輕松地氛圍裡進行。

2011年劉老師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進行碩士研究生學習,并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研究生學曆。在國外深造的一年中,讓劉老師感受最深的是國外的學習方式與國内有根本的區别,國内老師往往是對理論知識的單向填鴨式教學,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反而讓他們畏懼語言教學理論的學習。而國外老師的教學有非常明确的學習任務,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可以更有效率的學習,自身各項能力在新模式下有明顯提升,國外的學習經曆激勵了劉老師日後進行教學改革嘗試的決心。

當記者問到如何排解教學中的壓力時,劉老師說:“我個人有個習慣就是每次隻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教學過程中感到累的時候我就到圖書館看看書,唯有學習可以讓人靜下心來。”通過學習緩解教學中的壓力,協調好教與學的關系,不斷給自己“充電”,這是劉老師一直在堅持的事情,2015年12月,經學校推薦、省教育廳選拔,她獲得赴華南師範大學修研學習的機會,劉老師的師培訓練工作的業務素養和能力在每次學習中得到提升。

初心不改 為學生傳道何懼行路難

說起老師的職責,大多數人會用“傳道、授業、解惑”幾個字來進行概括,而劉老師卻有自己不同的見解。她認為,傳統教學中的傳、授和解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而現代教學觀念的逐步轉變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扮演課堂教學組織者、疑難問題的交流者和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如果教師仍滿足于僅僅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就會導緻學生的學習動機越來越低,學習也會更加被動。“考試驅動力作為外在動機起到的作用是十分短暫的,而興趣作為内在動機往往能産生持久的影響力。”她強調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如何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有興趣的去學習,這是作為老師需要長期思考的問題。

2007年至今,劉老師多次參與實習帶隊工作,談起實習帶隊感受,劉老師顯得有點苦惱。“實際教學環境的約束與課堂所學的高大上教學理念間的強烈反差,使許多實習前信心滿滿的學生甚至對所學産生了質疑!”說到這裡,劉老師的語氣中無不充滿着憂慮。

作為一名老師,劉老師最欣慰的是看見每一位學生站上三尺講台,傳承師者風采。“我認為當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它能讓我用更積極的心态去面對生活。”教師職業作為劉老師最初的選擇,她從來沒有後悔過并樂于其中。“它讓我有機會和年輕人待在一起,能遇見志向相同且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情的學生,這便是我作為教師的最大滿足感。”

願乘風破萬裡浪 築夢為美好明天

2016年劉老師開始用“藍墨雲班課”移動學習平台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嘗試。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加上移動終端的便捷運用,學生用移動終端就可以随時随地學習老師在平台中推送的課程資源,并完成課前學習任務,實現課堂内外的師生互動和學生學習方式的翻轉,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效率。以“知識轉化”的核心觀念設計課堂測試,關注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提升,這使得學生在培養紮實的專業功底的同時也增強了對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針對目前“互聯網+校園”網上教學出現的“網課代刷”現象,劉老師認為她的“雲班課”針對不同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情景和教學案例的觀摩,學生在學習完後必須提交學習成果,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性,因此“代刷”的可能性非常小。

劉老師的教學生涯裡不乏許多令她驚喜的時刻。2013年至今,她指導學生參加“華文杯”的三次教學競賽裡,均取得優異名次,其中在2016年,13屆的周钰茜更是一舉奪得一等獎。她教學中的精益求精和負責任的态度受到了學生的高度認可,在每學期的課堂教學評價和教學質量座談中,學生對老師的反饋均為“優秀”。

量的積累,終能有質的飛躍,這是每位教學創新者都熱切期待的結果。面對教學創新,劉老師有着自己的擔憂:“現階段仍難以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在學校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老師個人參與的積極度得到很大提高,但在教學中如何使得更多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悟、學有所成,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她同時認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相信在未來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教學創新中的受益者。

為人師者,皆願學生能有個偉大前程。作為師範類專業的教師,她真誠的祝願自己的學生終能站上講台,成為學生的老師。教育事業的魅力,能讓每一位虔誠熱愛它的人永遠年輕。

(責編:黃師宣)